近期最火的話題無疑就是垃圾分類,而垃圾分類的實行也代表著我國對于環保的重視性越來越高,而農業養殖同樣如此。目前來說,養殖業面臨的現狀問題就是各種飼料添加劑和抗生素濫用,可以說它們會直接污染周圍環境的土壤、水源和空氣等,同時也對人們的飲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隱患。因此,近期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第194號規定,按照《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等相關文件部署,我國將退出除中藥外的所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品種。具體內容一起來了解下吧。
哪些藥物飼料添加劑將會退出?
目前取得國家生產批準的促生長藥物飼料添加劑產品主要包括吉他霉素預混劑、土霉素鈣預混劑、桿菌肽鋅預混劑等。當然還有一些進口類的產品,如莫能菌素預混劑和甲基鹽霉素預混劑,這等等16個產品將在2020年宣布停止生產經營和進出口使用。
至于退出時間方面,根據有關規定自2020年1月1日起,藥物飼料添加劑將停止生產,2020年7月1日將停止使用,而到了2020年12月31則禁止藥物飼料添加劑在市面上流通。
為什么要退出藥物飼料添加劑?
自黨的十九大工作以來,養殖畜牧業發展就面臨著新的發展和改革,在當前的環境背景之下,綠色農業、環保農業以及食品安全等問題成為了現代化畜牧養殖的主流導向。而為了推進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讓廣大老百姓能夠吃的健康、吃的放心,因此農業農村部就實施藥物飼料添加劑退出行動。
與此同時也是希望規范養殖業的發展,這些藥劑的濫用,無疑會給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惡劣影響。另外,畜禽產品中的添加劑等殘留物也直接影響了我國出口創匯,使得我國的出口貿易以及畜牧養殖的擴大發展大大受阻。目前,許多發達國家對于飼料安全問題十分的重視,禁用的品種多達數百種, 而我國也即將跟上其步伐。
退出藥物飼料添加劑對養殖業有何影響?
1、部分企業的生存
2020年將不再允許這些藥用飼料添加劑進行生產流通,也就意味著部分的生產企業將面臨巨大的生存考驗。
2、養殖場更加重視環境上的硬件投入
隨著人們對健康環保意識的逐漸加強,來自行業內外的禁抗、限抗呼聲很高,再加上有關政策的限制,兩種力量必將推動養殖場要在在環境硬件上加大投入。
3、職業獸醫制度將加快推行
如果僅僅只是在飼料中禁抗,而在養殖端現場不加以控制的話,實際上就相當于白忙活一場。因此只有加速推行職業獸醫制度,才能有效的控制住藥劑濫用現象。
4、“無抗肉品”成為營銷新賣點
目前養殖業的發展還是十分迅速的,供過于求的現狀也時刻影響著養殖場的獲利,而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在當前的市場推動下,無疑會將目光聚焦于“無抗肉”、“生態肉”等產品。因此綠色養殖生產的“無抗肉品”必將成為未來的營銷新賣點。
2020年藥物飼料添加劑全部退出,減抗時代來臨對養殖業有何影響?
減抗時代來臨,我們要做好哪些準備?
首先面臨藥物飼料添加劑的退出,我們自然要尋得其替代品,因此微生態、益生菌類飼料添加劑即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另外,抗球蟲和中藥類藥物飼料添加劑改為“獸藥字”批準文號,也可在商品飼料和養殖過程中使用。
其次,廣大養殖戶、各大飼料生產企業以及畜牧獸醫管理部門認真履行義務職責,積極面對政策改革。最后在執行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指出問題,貫徹自己的監督檢查職能,同時在政策的支持下,鼓勵抗菌藥替代產品和技術的研究,以滿足未來現代化綠色畜牧養殖的需求。
總的來說,未來畜牧養殖的發展主流是生態和環保,如今各種病菌蔓延以及人類健康等危害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倘若再濫用這些添加劑以及抗生素等藥劑,其背后無疑就是令人擔憂的巨大隱患。雖然有些網友表示,退出將會降低禽獸的成活率,影響養殖效益,但這只是短期的,有專家表示三年左右可恢復正常水平,但生態環境和公共衛生安全確實永恒的。飼料禁抗并不是目的,而是希望大家能夠樹立這種認知,并積極貫徹落實,從而實現養殖產業的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對于藥用飼料添加劑的退出,你怎么看?歡迎留言討論。